联系电话: 0511-85336999   0511-85338288
南昆仑说法丨香火钱变“私房钱”?释永信案警示:袈裟不是犯罪“护身符”

南昆仑资讯news

南昆仑说法丨香火钱变“私房钱”?释永信案警示:袈裟不是犯罪“护身符”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08 10:41

导语:




一炷清香三跪拜,善款缘何入私囊?

近日,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实名举报涉嫌违法犯罪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根据媒体报道,举报材料主要涉及挪用寺庙资金、侵占公共财产等问题。本案撕开宗教场所财务监管的暗角,更给所有社会组织敲响法律警钟。

今天,我们从《刑法》视角拆解:方丈的戒律与法律的戒尺。



一、可能涉及的核心罪名拆解:寺庙的钱到底“动”不得?

1 (1).jpg

根据根据公开举报信息,若经查证属实,释永信的行为可能触犯以下罪名:

1.职务侵占罪(《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致命操作:将信众捐赠、门票收入等寺庙资金转入个人/亲属账户;

经典场景用善款购置私人房产、豪车(若查证属实)。

2.挪用资金罪(《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致命操作:挪用寺庙工程款炒股、放贷,超3个月未还;

法律盲区破除:即便后期归还,只要数额较大或期间用于营利活动,或进行非法活动的,亦构成此罪;

律师点睛:寺庙方丈≠企业老板,宗教组织财产属社会公共资产,住持仅有管理权,无所有权。

本案中关于释永信的行为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等罪名,整个案件都需要经过相应的司法部门进行侦查、审查起诉、审判后才能最终定性。




二、本案三大普法焦点(宗教场所特殊规则)


寺庙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其财产性质需分类认定:

社会捐赠财产:属于公共财产,适用《宗教事务条例》第57条,“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受境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用于与其宗旨相符的活动”。

经营性收入:若寺庙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则财产归属该组织集体所有,擅自处置可能构成犯罪。

焦点1:香火钱法律性质之辩

信众捐赠=特殊目的公共财产(必须用于宗教用途)

私自转移=砸碎功德箱偷钱(法律评价无差别!)

焦点2:寺庙方丈算不算“国家工作人员”?

关键看寺庙的登记性质,若属民办非企业单位,则适用“非国家工作人员”犯罪条款;

实务陷阱:收受工程回扣可能触发《刑法》第163条(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焦点3:“为寺庙发展”能否免责?

致命误区:将资金投入关联公司称“弘扬佛法”



三、惊心数据:宗教场所成职务犯罪新高地


据中国佛教协会统计:

1、2020-2023年宗教组织涉刑案量上升37%

2、超60%案件与资金挪用相关

3、财务制度缺失的寺庙发案率高出8倍



四、法律防护指南

2 (1).jpg

1、给宗教组织:

生死线:必须实现“三分离”

决策权(民主管理组织)

执行权(住持/监院)

监督权(第三方审计)

建立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收支分离;

重大支出需经民主决策并公示

救命动作:年度财务报告必须公示;


2、给信众的提示

捐赠时要求出具正规收据  

发现资金异常可向宗教事务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  

发现可疑线索三渠道举报:

① 12389宗教事务热线

② 公安机关经济犯罪侦查部门

③ 中国佛教协会官网监督平台;


3、给企业家的警示延伸:

寺庙方丈与企业高管在《刑法》面前完全平等,若您的公司存在以下情形,应当注意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① 用公司资金给老板买房;

② 挪用货款投资理财。



五、案件中的法律程序与公众监督


在此次事件中,我们也应关注法律程序的推进。目前是由少林寺管理处发布通报,后续应是公安机关等司法部门介入调查,收集证据,以法律为准绳来判定释永信是否犯罪以及犯何种罪行。这体现了我国司法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一切都要依据证据和法律规定来进行。

同时,这一事件也凸显了公众监督的重要性。在信息时代,公众对于公众人物,尤其是宗教界这样备受尊崇领域的人物,有着监督的权利和责任。当出现可能违法违规的线索时,公众的关注促使相关部门介入调查,让真相得以浮出水面。但公众监督也需在合法、理性的框架内进行,不能传播没有根据的谣言和虚假信息,以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结语:




释永信案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无论是在宗教领域还是其他领域,都没有法外之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违法犯罪行为最终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通过对这一案件涉及法律问题的剖析,希望能增强大家的法律意识,让法律真正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武器。当佛门戒律与刑法典碰撞,我们更应清醒:信仰守护灵魂,法律守护底线。善款不容染指,袈裟不是法袍。



作|者|简|介

罗瑶.jpg吴嘉律师

吴嘉,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江苏南昆仑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有十余年的医院工作经历,该律师执业以来,承办过多起组织领导传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等刑事案件以及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继承权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等民事案件,并获得当事人的好评。该律师工作认真负责,务实严谨,热心于公益事业,能依法、诚信、尽心地为当事人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依法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利益。


COPYRIGHT © 江苏南昆仑律师事务所保留一切权利.ICP备 苏ICP备10024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