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25-05-30 10:09
党史中的纪律教育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大转移,也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重要转折点。在长征过程中,党一方面领导红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殊死斗争,另一方面不断加强纪律建设,通过严格执行纪律,维护了党的团结,提升了党的形象,提高了红军战斗力。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奠定了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图|油画长征
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苏区,进行战略转移。长征初期,由于准备不足,加之党内“左”倾错误依然严重,在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后,红军人数由8万余锐减至3万余,党和红军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险境地。面对严峻形势,一些党员和红军战士对革命前景产生了疑惑,革命信仰发生了动摇,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思想滋长。
面对党和红军内出现的这一情况,中央高度重视,将坚定理想信念当做最重要的一项政治纪律和政治工作来严格落实。1934年10月8日,《中共中央给苏区中央分局的训令》中明确提出,“在敌人残酷摧残下,在比较更加困难的条件下,我们党内一些干部中不坚定的份子,可以而且必然产生一些悲观失望、抱怨丧气的情绪,这种情绪是……最危险的倾向,党应及时的预先的反对这种右倾情绪,集中力量来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同时反对任何‘左’的倾向”。1934年10月9日和11日,红军总政治部连续发出《关于准备长途行军与战斗的政治指令》《对于目前进攻战斗的政治工作训令》,指出必须“坚决地与脱离群众、破坏纪律的现象斗争,对于不能教育的破坏纪律的坏分子,应给以处罚”。
进入贵州后,发布了《关于我军沿途注意与苗民关系加强纪律检查的指示》。进入四川后,就要求全体战士注意严格遵守纪律,绝不允许对少数民族群众有任何骚扰。
图|红军长征过雪山
长征路上传唱着一首《红军纪律歌》:“红军纪律最严明,出发宿营样样要记清。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个个要实行。”红军在长征中能杀出重围、征服千难万险,与广大红军指战员视纪律高于生命的观念和严守纪律绝不含糊的态度是密不可分的。
COPYRIGHT © 江苏南昆仑律师事务所保留一切权利.ICP备 苏ICP备10024874号-2